苗叶橘豆花生物系

我的追星路啊

Evita 贝隆夫人 10月25日晚场南京站repo

这次看的是薅羊毛场的贝隆,票面580实付265,各位los还不来我大南京看剧嘛~

评分:3分/5分,上半场3.5,下半场2.5,江大音响加成0.5,字幕扣分0.5。

原本不想买周五晚场的票,但奈何优惠幅度惊人,忍不住薅羊毛的手,给自己一个庆生的借口,买了江大的三楼,感受一下不同的视角。但事实证明,买票一时爽,赶场火葬场,从我上班的地方到江大要横跨南京城,而且是在周五晚高峰期间从内环南线横跨南京城。由于太赶时间我在高架上走了一波S型操作,希望不要被挂。

总之最近几次看剧都是踩点进,但好歹在开场前坐下来了。不得不说,毕竟羊毛场,上座率相当高。这次贝隆是现场配乐。但乐池里面乐手似乎不多。坐下来之后第一件事是拍视角图,看着这个布景,我想起了微博上那个梗“文广的2排就是西区剧院的15排”。可各位大佬看下这次的座位吧,贝隆的1排简直是人家的20排,舞台上前端是不表演的,再抠去乐池,1排离舞台的距离真的有20排那么远,额。。。希望以后有羊毛场让我薅次前排感受下。

最近事情比较多,加上德奥ptsd没有过,包括上次红黑在内,我都没有提前预习一下。红黑好歹在去上海的火车上看了前半场,贝隆干脆只是在赶车的时候放了下歌单,歌单都没有听完。所以此次完全是在不了解剧情内容的情况下去观看,所以对江大字幕的怨念突然暴涨。

 

 

(不是两侧的灰块哦,字幕是两侧那两根黑色的竖条哦,而且那根竖条里面会打两竖列字幕哦,具体看图)

总体来说,贝隆的上半场剧情比较紧凑,虽然有些地方的节奏给人感觉有些赶,会让人觉得是不是有剧情没有交代清楚,但我下意识地认为下半场会交待一下,但没想到下半场竟然是那样的。。。

开场是Eva的葬礼,人民在哀恸,在歌颂Eva的贡献与付出。然后切出现了,站在一个完全相反的立场上开始叙述。实话说那一瞬间我想到了鲁契尼,太一粒沙了有没有。这段最后切点燃了一支烟,竟然是真的烟!演一场就得吸至少一次算不算工伤。。。Eva出现,唱的就是那首《阿根廷别为我哭泣》的两句,故事就从她还没有离开家乡说起。Eva跟随一名来表演的歌手离开了家乡,这段歌曲让我感受到Eva自身的野心抱负。但讲真这段我一会儿扭头看看舞台一会儿看看字幕,错过了很多内容,很多内容感觉没有连上。进入布宜诺斯艾利斯,Eva把歌手踹开,利用不同的男人达到自己的欲望。她成了一个名人。有时候我觉得,这样的女人真的值得敬佩,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,可以不顾一切,不在乎世俗眼光和舆论评价,反正我是绝对做不到的。

贝隆上场的这段挺有意思的。五个摇椅,五个身着军装的人,应该寓意着不同势力在国家政权上的角逐?采用的方式竟然是抢椅子,五个人上场绕行一辆圈,没有坐下的人自动离开,非常有意思。我前后都能听到忍不住发笑的声音。最后必然是贝隆取得了最终胜利。这段结束后,舞台右侧放了一个演说台,贝隆面向右边开始演讲,后面是想要鲜花的民众,随着音乐的停顿,演员的动作也伴随着停顿和前进。现场观感是什么样的呢?如果你玩过“写王字”应该就可以理解了。编排实在太鬼才!

这段就是Eva和贝隆第一次见面的场景,其他没有什么印象深刻的,只是两人初遇的这首歌实在是太好听了。个人觉得比《阿根廷别为我哭泣》还要好!强推!歌名《I'd Be Surprisingly Good for You》。找歌名的时候看了下歌词,真的被Eva的勇气折服,这样的女人实在太强悍了,对一个初始的陌生人、掌权人大胆说出“I'd BeSurprisingly Good for You”“you must love me”,虽然我感觉根源还是你得漂亮。。。。之后Eva和贝隆还有一段床戏,动作还挺那啥的,为全场带小朋友来的父母点一根蜡。。。据我观察还是有不少小孩子的。。。

之后就是上流阶层和军队的群演,贝隆无比宠爱Eva,带她出席各种场合甚至是出入军队,但他们并不看好甚至歧视Eva的出身,毕竟是一个平民阶级,如何能与他们平起平坐甚至高于他们。

上半场最后是贝隆的独唱?记得不是很清楚,总之贝隆对Eva宠爱有加,结束后我身边的人都在疑问这么快就结束了么?对上半场的观感实在是好,于是我冲下楼买了一本场刊。就当做生日礼物啦我就这么自我催眠,明明说好gala之后要省钱来着。

场刊很薄,还能在场边看见聚橙在免费赠送卡包,质量还挺不错,我也领了一份。不得不说聚橙实在很会割韭菜。场刊一打开内页就是红黑的广告,然后里面还有《歌剧魅影》和《真爱不死》的广告,好消息是写着coming soon,坏消息是就算soon了还是聚橙主办,票价警告。。。

下半场开幕,就是贝隆在对民众宣讲,民众大喊“贝隆”“贝隆”“贝隆”,慢慢变成了“Eva”“Eva”“Eva”,然后身着华服的Eva上场,唱的就是那首著名的《阿根廷别为我哭泣》,但讲真,民众对Eva的态度变化,以及贝隆本人应该有的态度变化好像描写的不是很详细,很多内容都是依托切本人的口吻在描述,不是不可以,但切本身的立场就是对立面,只从一个角度来阐述难免让人觉得单薄了点,当然也可能是我自己错过关键的内容。舞台转换,民众站在了舞台内测,贝隆和Eva也是背对观众,带来双层意义上的视角转换,切站出来说民众受骗了,Eva也背过身来面对观众席,唱词记不清了,但确实给我感觉就是印证切的话,他之前满怀的感情只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政治目的。从这段开始,我对这部剧的主旨意义开始有了动摇,不明白到底是歌颂一个伟大的女性,还是在歌颂的同时,丰满人物自身性格,达到瑕不掩瑜的效果?

后面就是Eva走访欧洲的桥段,这段不知道为什么,总让我想到一粒沙里面鲁契尼介绍一粒沙婚后今年生平的段落。实话说整部戏都让我不停串到一粒沙,有朋友是不是因为都是大女主的戏,我感觉并不是,其实两部剧内容主旨一点都不一样,但莫名在喝多清洁、表现方式的设定上非常相似。比如切的存在,比如后买有一首歌《And the Money Kept Rolling In》,还有一首歌忘记名字了,非常的有牛奶歌以及《kitsch》的感觉。特别是那首我忘记名字、军队演唱的,里面有一句高喊的“Bitch!”,瞬间串戏到“Kistch”。切作为一个贯穿正常,讲述故事的存在,与鲁契尼的契合度非常高,但鲁契尼除了刺杀一粒沙之外,和故事主角三人组基本上没有什么焦急,切合Eva甚至有一首《Waltz for Eva and Che》,然后里面有一个动作非常的《Wenn ich tanzen will》。。。。

中间有些段落记不清了,因为情节变换给我感觉非常突然,民众对Eva的支持度非常高,从切的描述中Eva的确做了很多事,但从Eva的视角却没有怎么表现出来,只是感受到她的野心与自尊,之后突然就说Eva身体不行,Eva和贝隆俩人隔着门唱歌那段。。是的我又想到了一粒沙。。。然后Eva就是最后的演讲,然后就是葬礼,然后最后一段切的总结,Eva的遗体失踪了17年。突然两侧的字幕就打出了“全剧终”,我和旁边的观众大概都是一脸黑人问号。上次我有这种感觉还是看法亚瑟的时候。这咋就结束了?说了啥了就结束了?返场也非常的。。。普通?反正感觉大家都挺赶时间的就结束了吧。

如果按照上半场的节奏来说,整部剧还可以,如果有些细节说的再清晰一点就更好了。演员部唱功都还行,反正我也不太会分,但是一些激烈的段落会被伴奏盖过去,但不至于像文广一样炸耳朵,江大的音响还是值得肯定的,如果字幕和文广一样就好了。

一气呵成,不抓虫了。

祝自己生日快乐。

 

补充一下,Evita1978年正式上演,一粒沙要晚很多,但由于我先看了一粒沙,所以表述上,我还是会将一粒沙做参照系。

 



评论

热度(4)